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,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强化青年思想引领的总体部署,9月30日,学院组织57名学生走进辽宁省博物馆,开展了一堂以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为主题的思政课,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、强化使命担当。

本次“山海共融・和合共生——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”系统梳理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脉络,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、珍贵文物、历史图片以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,生动再现了辽宁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地位与重要贡献。


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师生们依次走过“文明初章”“融合汇聚”“烽火铸魂”“凝心筑梦”等八个主题展区。一件件实物、一幅幅图片、一段段影像,不仅勾勒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,也让大家深切感受到辽宁大地在民族融合、文化交融中的深厚积淀。

参观过程中,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,不时驻足交流,从历史的细节中汲取思想养分,在实物的具象里深化理论认知。2024级学生孙园皓说:“之前对‘中华民族共同体’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书本上,今天在文明初章展区里看到这么多实实在在的见证,感觉历史一下子就立体了起来。”2023级学生沈伊萱说:“在凝心筑梦展区驻足时,我被一幅描绘辽宁工业振兴与多民族携手奋进的巨幅画卷深深打动。画面中,不同民族的劳动者并肩而立,身后是蓬勃发展的现代城市与绵延的古老山川。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,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一部厚重的历史,更是一场正在被书写的现代史诗。”广大同学纷纷表示,通过本次主题展对中华民族“多元一体”格局的形成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,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。
此次参观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,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。大家一致认为,这样的“行走课堂”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,让宏大的主题变得可感可知。今后,学院将持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,引导广大青年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,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。

责任编辑:毕家齐